2016年,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压力、企业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,全县人民在县委、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,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,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统筹推进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,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和民生福祉持续增强。
一、综合
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。经初步核算,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41268万元,同比增长4.2%(按可比价格计算)。其中:第一产业增加值964607万元,同比增长3.5%,第二产业增加值262693万元,同比增长1.2%,第三产业增加值713968万元,同比增长6.3%,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50.8:13.8:35.4调整为49.7:13.5:36.8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66元,同比增长19.2%。
人口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。据公安2016年年末人口统计,全县年末人口为475496人,比上年减少18053人。全年人口出生率为5.3‰ ,人口死亡率为6.1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为-0.8‰。
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。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44元,同比增长6.6%;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12767元,同比增长7.7%。
城镇就业人员较上年略有减少,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。年末全部城镇从业人员22016人(不包括私营、个体),同比下降4.7%,其中:企业从业人员11398人,同比下降8.9%;事业从业人员7434人,同比增长0.8%;机关从业人员3184人,同比下降1.5%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7052元(不包括私营、个体),同比增长11.6%,其中,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7131元,同比增长11.6%。
我县自实施“就业优先”战略以来,以稳增长促就业,鼓励创业就业带动经济增长。城镇新就业5026人,失业人员再就业2310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.59%。
二、农业
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263407万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4.1%,其中种植业1030693万元,同比增长1.4%。
全年总播种面积431776公顷,与上年持平,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28123公顷,同比增长0.1%;全年粮食实现总产量938314吨,同比下降23.4%.
分品种主要粮食产量
粮食作物名称 |
单位 |
2016年 |
+(-)% |
粮食作物总产量 |
吨 |
938314 |
-23.4 |
其中:水稻 |
吨 |
1851 |
-90.9 |
小麦 |
吨 |
133516 |
-17.2 |
玉米 |
吨 |
138802 |
-69.2 |
大豆 |
吨 |
649881 |
18.2 |
全年畜牧业总产值达190329万元,按可比价计算,同比增长17.8%,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达到15.1%。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如下:
|
单位 |
2016年 |
+(-)% |
肉类总产量 |
吨 |
69497 |
6.0 |
其中:猪肉 |
吨 |
49218 |
5.9 |
牛肉 |
吨 |
15703 |
6.3 |
羊肉 |
吨 |
2408 |
2.8 |
禽肉 |
吨 |
2168 |
8.2 |
禽蛋产量 |
吨 |
7728 |
1.5 |
牛奶产量 |
吨 |
72161 |
13 |
大牲畜年末存栏 |
头 |
305685 |
4.7 |
其中:奶牛 |
头 |
35568 |
6.4 |
黄牛及肉牛 |
头 |
261970 |
3.9 |
猪存栏 |
头 |
584946 |
-2.4 |
羊存栏 |
只 |
305082 |
6.5 |
家禽存栏 |
只 |
1145706 |
-0.7 |
林业、渔业呈现双增态势。全年完成人工造林4995亩、封山育林15000亩、苗木培育1830亩。林业实现产值10978万元,按可比价计算,同比增长18.9%。渔业产值实现3441万元,按可比价计算,同比增长20.1%。
随着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有序开展,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外输出,为农民增收致富闯出新路。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.45万人,与上年持平;实现劳务收入7亿元,同比增长8.2%。
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。农业机械总动力86.41万千瓦,同比增长0.8%;农用拖拉机28033台,其中:大中型拖拉机10911台,同比增长2.3%;全年化肥施用量(折纯)38901吨,同比下降2.2%;农村用电量6200万度,同比增长2.6%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加强,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有待增强。
三、工业
2016年,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,我县工业企业经济运行压力也不断加大,工业生产持续低迷,经济效益总体下滑,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4130万元,同比下降9.1%;实现利税总额32721万元,同比增长5.1%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66660万元,同比下降2.1%。
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0201万元,同比下降6.9%(按可比价计算)。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种主要工业产品中,全年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5种,增幅最低为2.5%,最高达到39.9%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减情况如下:
|
单位 |
2016年 |
+(-)% |
原煤 |
吨 |
1279830 |
16.8 |
水泥 |
吨 |
476394 |
37.9 |
发电量 |
万千瓦小时 |
15441 |
5.6 |
精制食用植物油 |
吨 |
21680 |
-2.5 |
小麦粉 |
吨 |
18934 |
39.9 |
乳 制 品 |
吨 |
3866 |
-16.5 |
铜金属含量 |
吨 |
28821 |
2.5 |
嫩江县乡镇企业经济效益逐年提高。据工信局统计,全年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41250万元,同比增长5.9%;实缴税金1951万元,同比增长4.9%;实现利润6543万元,同比增长3.4%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固定资产投资小幅提升。2016年,县委、县政府科学把握全县投资状况和发展任务,加强了重点行业调控,引导投资方向,把握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速度,保持投资对经济的持续拉动力,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。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1259万元,同比增长0.4%。
五、国内贸易
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我县消费品市场实现城乡同步增长喜人景象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669万元,同比增长8.1%。从销售地区看,城镇消费为271849万元,同比增长8.0%,占整个零售额的75%,农村消费为90820万元,同比增长8.2%。从行业看,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0512万元,同比增长9.0%;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2479万元,同比增长 8%;住宿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955万元,同比增长5.0%;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4724万元, 同比增长7.0%。随着网上购物人群的逐年增多, 2016年,嫩江县电子商务交易额为8100万,同比增长35%。
六、对外经济
对外经贸和招商引资形势依然很严峻。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36.87万美元,同比下降89.0%。其中,出口总额336.87万美元,同比下降89.0%。全年全县实际到位的招商引资项目35个, 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3个。实际利用域外资金389372万元,同比下降17.9%,其中,利用省外资金379472万元,同比下降7.4%。
七、交通和邮电通讯业
交通运输行业运行平稳有序。年末公路旅客营运车辆拥有量达到165辆,客位6021人。公路货物营运车辆拥有量达到2603辆, 27035吨位。
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,电话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,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。2016年全县手机用户普及率每百人89部左右,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0706部。
八、财政、金融
财政收支实现双增长。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251万元,同比增长0.6%。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,重点支出增长较快。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57274元,同比增长13.6%。
金融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发展。2016年,全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85209万元,比年初增加121353万元,同比增长8.3%。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20948万元,比年初增加7215万元,同比增长0.5%。
九、教育、文化、卫生
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,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。我县各类教育机构协调发展,全县中、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。全县共有高中4所,在校生4209人;初中14所,在校生8506人;小学15所,在校生15535人。全县幼儿园 68所,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385人。
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发展。全县共有文化事业单位10个,其中:文化馆1个、艺术表演团体1个。全年送戏下乡演出30余场、观众达到18000余人次,组织大型文艺演出5场、观众达12000余人次,专场演出3场、观众达5600余人次。
广播、电视事业健康有序开展。2016年,我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56243户,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。
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,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。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51个,其中各类医院45个,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卫生服务站5个, 城镇个体诊所、村卫生所301个;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847张,卫生技术人员2284人。
十、节能减排
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。全年通过积极推进环保、节能、循环经济等项目建设,依法关闭小煤矿,实现了全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。2016年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0.531吨标准煤/万元,同比下降3.5%。
注:1、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,工、农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。
2、地区生产总值、金融数据均包含农垦九三管理局数据。
3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为城乡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。
4、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。
5、农业、工业、固定资产投资、商业等均不包含农垦九三管理局。